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

【专题】奇招斗“老赖” 追债也能不触法

 

奇招斗“老赖” 追债也能不触法


古以来,欠债还钱天经地义,但这年头,欠钱的是大爷,借钱的反成孙子,三催四请地上演登门追债情节,赖账情况层出不穷,近年更是衍生“老赖”名词。

有些欠债人不主动还钱,还要大玩“躲猫猫”游戏,更会令债主憋了一肚子的冤屈。

这场债务追讨战必须斗智斗勇,只有利剑出鞘才能擒“老赖”。

早前,在柔佛居銮发生了有讨债人用“大声公”追债的事件,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
结果,4名讨债人也被捕助查。柔佛警方表示,虽然有关放贷业者有合法营业执照,但用“大声公”追债的手法或涉及扰民,难以被接受。

可见,虽说欠债还钱天公地道,但如果讨债方式不正确,非但债主不能如愿以偿,甚至还可能会惹上官非。

黄、赞英、薛与邱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志威律师接受《南洋商报》专访时说,要对付“老赖”可发起民事诉讼以追讨债务。

详细内容请点击




2023年10月23日星期一

【死女人的寻腰记】回到70公斤

要如何毁掉
近2年的努力?

哈,只需3个月
体重直飙7字头
秘诀离不开

运动全停
疯狂进食
薯片正餐
奔溃内耗

持之以恒,字面看似简单
拖延症一旦发作
又变回消极倦怠

没事,调整心态
重新开始吧
#打回圆形
#寻腰记 




2023年10月14日星期六

【专题】产业电子签名纠纷多难推行








产业电子签名纠纷多难推行

一次无效的电子签名,足以令产业买卖合约“惹得一身蚁”,产生诸多麻烦。

产业买卖一旦出现纠纷,就会后患无穷,演变成耗时、耗财、耗精力甚至到需打官司的地步,这条诉讼的漫漫长路,必须等法庭参照合同细节给出裁决。

疫情促使国内不少企业或个人纷纷转向电子签名(Electronic Signature)和数字签名(Digital Signature),以达到远程的文件签署手续,但当电子签名拥抱人工智能科技,是否能在大马行得通?

大马土地局只认文件上的湿签名(Wet Ink),无论是电子签名或数字签名皆不受承认,成了产业买卖止步数字化的关键点。

2023年10月6日星期五

【电动巴士系列专题】柴油与电动巴士平分天下

 【电动巴士系列专题】

电动巴士开跑了,它会即将称霸市场,完全取代柴油巴士吗?

尽管市场看好电动巴士工业,但彭顺国际主席兼总执行长彭中庸认为,电动和柴油巴士市场将继续平分天下,直到妥善解决电动车衍生的电池废料难题。

彭中庸接受《南洋商报》专访时指出,电池废料是对环境另添“新忧”,电池平均寿命5至8年就需要报废处理,电动汽车高速发展也引发电池退役潮存在的安全隐患,而且电池中含多种有害物质,不能随意废弃,否则会对生态环保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。

柴油与电动巴士平分天下

详细内容请点击



2023年10月5日星期四

【电动巴士系列专题】马首家制造电动巴士车身

 【电动巴士系列专题】

尽管大马是仅次于印尼的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,惟国内电动车市场仍落后世界趋势,电动巴士业发展多年来仍未成气候。

当印尼总统佐科宣布要抓住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机遇,建立电动汽车产业链生态系统的雄心壮志,坐拥2亿7800万人口的印尼,无论对电动汽车或电动巴士制造商而言,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。

印尼政府随后也推行一系列优惠措施,包括电动汽车减税政策等,同时也制定在2030年之前全国使用电动巴士的目标。去年更吸引中国比亚迪携手印尼合作伙伴,在印尼投入电动巴士组装和营运,积极推进新能源电动产业的进程。

再把视线拉回大马,今年迎来特斯拉登陆大马外,电动巴士产业也有了新动向,预计今年12月全马首家专门制造电动巴士车身的公司——阳光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式落户柔佛士乃,预计每年可制造400至500辆电动巴士。

阳光科技有限公司主席彭新华接受《南洋商报》专访时形容,在全球减碳的庞大压力下,巴士工业的未来是电动化,这是没有回头路的趋势。

详细内容请点击



2023年10月4日星期三

【电动巴士系列专题】马新跨境电动巴士试跑

 【电动巴士系列专题】

往返马新两地的跨境巴士,将迈入电动巴士时代!

汉达英达(Handal Indah)巴士公司(俗称微笑巴士)副执行董事林镇芳向《南洋商报》证实,马新跨境的电动巴士已展开试跑计划,为末季的跨境川行路线做好完善准备。

“公司原定计划今年推出共50辆纯电动巴士,计划今年末季正式上路,当中也包括马新跨境的电动巴士服务。

她希望电动巴士投入服务后,能为广大乘客提供焕然一新的通勤体验,同时也体现公司推动绿色运输的决心。

全球电动车领域放眼2040年可达近2兆美元(约9.4兆令吉)市场规模,“弃油转电”带来的巨大商机也成了国际经济的主要竞技场,而电动巴士市场规模的成长相信也是不可限量。

详细内容请点击



2023年9月17日星期日

人工智能烧钱深坑










产业经纪跨界挑战铩羽归

人工智能烧钱深坑


人工智能(AI)背后隐藏着“烧钱深坑”陷阱,国内一家本地产业公司耗资60万令吉投入智能化产业买卖,却换来一场空。实际上,不少人忽略了人工智能,需要付出非常高昂的开发和维护成本。

在没有庞大资本的领域下,贸贸然选择跨界投身科技,为了实现AI的华丽大饼,随时会深陷烧钱“喂养”科技公司,甚至令企业现金流埋下了隐忧。

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协会(MIEA)总会长陈建铵透露,国内有一家产业公司花了60万令吉开发一款手机应用程式,有意把看房智能化,上载房地产的360度实况视频、自动回复、查询资料与报价等多项功能。

他接受《南洋商报》专访时指出,当这款手机应用程式研发快完成之际,有关科技公司才附加条款,产业公司每月须缴付3000令吉维护费,若要提升系统,就必须每次额外支付5000令吉或以上的更新费。

“最令人傻眼的结局.......

详细内容请点击



必追推荐

【死女人的寻腰记】增肌减脂必备---鸡胸肉

    💕    死女人的 寻腰记  💕 #非业配文 线上运动一周年 减重20kg #同款裤子对比图 其实我除了 #ProTF 蛋白质补充外 主要食物离不开鸡胸肉和鸡胸肉 曾买过各式各样的鸡胸肉 也试过新鲜鸡自己处理 幸好终于给我找到一款 能符合我减脂要求的鸡胸肉 My F...

热门POST